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应综合施策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3日

来源:企业减负

阅读:130次

近来国务院为何接连部署有关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到底如何解决?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注意到,决策层和监管层近来越来越重视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是问题仍然突出,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然?


董希淼:近年来,我国小微金融业务尽管有了明显改善,但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与小微企业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有关。小微企业往往公司治理不健全,内控和财务等制度存在漏洞,这些问题又进一步造成企业经营过程不规范,金融机构很难可靠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小微企业存在着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的特点,抗风险能力较差。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在3年左右,成立3年后的小微企业持续正常经营的约占三分之一。另外,小微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固定资产少、抵押物不足,这些因素导致其信用风险相对较高。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天然需要承担较高的金融风险。


第二,与金融机构业务模式不健全有关。在传统的业务模式下,小微金融业务的“授信额度小、授信主体多”的特点,大大提升了银行业务开展的成本,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也就呈现出“得不偿失”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商业上的不可持续。所以,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提高小微金融服务的效率,是重点更是难点。


第三,与当前的经济金融环境收紧和财税金融政策不完善有关。一段时间来,在降低宏观杠杆率和加强金融监管的过程中,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回落,金融企业风险偏好下降,对小微企业也有一些误伤,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从财税政策的角度看,小微金融业务普遍存在成本高、风险高、收益低,需要完善的政策配套支持,特别是小微企业信用体系、以政府为主导的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散机制等亟待建立。


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即使在部分国家或地区出现一些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先进模式,也仍然有难以被普遍复制和推广等问题。那么,在融资方面,现阶段我们该如何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董希淼: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真正缓解这个世界性难题,应该多部门联动,采取全方位、立体式的措施,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协同推进,并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


具体来看,应在“五个综合”上发力。第一,既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又加大财税政策激励。货币政策方面,在此前定向降准的基础上,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信贷资源,也可以将相关贷款作为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财税激励方面,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等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提高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的融资担保公司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担保金额占比,并适当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


第二,既加强监管外部考核,又鼓励提升内部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努力实现“两个高于”,同时还要提升经营管理效率,进一步缩短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减少和限制向小微企业收费;改进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着力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精准度。


第三,既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又完善组织架构体系。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要搭建更为专业的组织机构体系。一方面大型银行要继续深化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向基层延伸普惠金融服务机构网点;同时,鼓励未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的银行增设社区、小微支行。另一方面,要推进民营银行常态化设立,并引导地方性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这将进一步增加小微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


第四,既提升间接融资水平,又丰富直接融资方式。目前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依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或从民间借贷融资。如果增加直接融资渠道将有助于打开融资新局面。


第五,既注重提高短期效果,又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针对性措施,打消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担忧,稳定市场预期。另一方面,提出深化落实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办法;运用现代金融科技等手段,推进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并发挥保险增信分险功能。同时,要求和引导小微企业聚焦主业,健全财务制度,提升自身信用水平。


中国经济时报:因为小微企业的天然属性,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弱,在对其融资服务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董希淼: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导致了我国金融领域风险发生频率的提升,在发展小微金融时必须要同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首先,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是小微金融风险的根源。所以,要防范小微金融风险最基础的工作就是为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小微企业也要增强自身“体质”,规范经营,稳健发展,特别是要进一步健全财务制度,提高日常管理水平,主动对接银行信贷审批标准。还要牢记“借钱是要还的”这一道理,理性举债,将企业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其次,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制定小微金融风险的管理制度,建立小微金融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针对小微金融业务的风险特性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办法,从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全流程来加强风险控制。同时,还要完善小微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当前我国大中型银行基本已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细化小微金融的组织架构,这既有利于深化小微金融服务,也有利于加强对小微金融的风险管理。


最后,打造良好的小微金融信用环境。要进一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的小微信贷担保体系,改善风险补偿环境。另外,防范小微金融风险还要构建针对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提升小微企业的信用基础水平,改善小微金融信用环境。